规划都是面向未来的谋划。富民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在生态文明时代,不是不注重发展,发展仍然是中国尤其是农村的工作中心,不过是发展的方式和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发展是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下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村域土地利用是村庄各项功能需求的空间反映,编制村庄规划要对村庄发展策划和产业定位给予足够重视。在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基础上促进村庄发展的村域土地利用布局,必须以科学和前瞻的村庄发展定位和产业策划为基础。
要基于村庄的自然山水环境、资源条件、人文基础、交通区位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特征,结合最新的乡村振兴规划和“十四五”规划,提出未来村庄发展的目标和主导产业定位,作为引导村域土地用途布局的功能导向和需求的基础。基于村庄的区位、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基础,我国村庄的发展导向基本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北京、上海为代表,这些超大城市的部分郊区村庄面临着村庄工业用地减量向城镇集聚的问题。这类城市的村庄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总量锁定下的减量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清洁工业和乡村旅游配套服务。
第二类是特大城市都市圈周边功能多元发展的村庄。这类地区的城市对都市休闲产业有着旺盛的需求,需要在保持农业为主导功能的基础上鼓励休闲游憩和新经济产业的发展。
第三类为以农业和农民居住为主导功能的乡村地区,这是我国绝大部分村庄的发展导向。这类村庄的主要策略是提升农业效益和提升人居环境。
具有不同产业定位导向的村庄,其土地利用的导向各有侧重,土地用途管制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土地利用管制重点和技术深度、成果表达也应有所差异。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