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土地政策的设计与优化中不断强化科学治理,保障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持续利用土地政策改革释放的发展红利,助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

经过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我国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原来的97%以上由政府定价转变为97%以上由市场定价,极大程度促进了社会资源充分涌流。如何让土地资源的利用、分配、流转更加科学高效地融入市场、用好市场,是进一步释放土地生产力的新突破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土地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和健全土地要素市场化运行机制”的要求,意味着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严格控制增量建设用地、有效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完善土地治理机制,促进土地要素的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使土地要素在更多的市场主体间、更宽的经营范围内、更广的使用用途中充分释放效能,以激发全社会基于土地的生产创造力和市场活力,从而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助推城乡一体化。
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十四五”开始,各省要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到“十四五”期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达50%以上。这旨在逐步实现乡村土地反哺乡村建设,为乡村持续繁荣和农民幸福生活筑牢基础,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途上,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的贡献力。
利用土地政策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与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充分解决“耕有其田”和“住有所居”的问题后,如何促进“安居乐业”和“业有所兴”,促进人民精神生活的大幅度改善,成为治国兴邦又一重要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也明确了土地治理改革的新方向。
新时代以来,立足新发展理念的城乡土地政策改革全面深化的宏伟蓝图正在缓缓铺开。
来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