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业相关信息变成在线化、可加工的数据信息,是智慧农业的第一步,但专家也提醒,设备不要太复杂,不是越高端就越好

尽管冬日寒冷,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里却温暖如春,17个智能温室大棚安装的控温“神器”威力十足。“以前,每天要迎着寒风挨个卷起保温罩、打开通风口,劳动强度大,棚内温度还没有保障。为此,我2020年投入200万元建起了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园区负责人、蔬菜种植大户崔爱民说,引进智能温控器后,可根据需要自动控制大棚开合和风口大小。新安装的传感器能够在手机上监控棚内温度,随时手动调节。
“投入值不值,关键看效果。”崔爱民说,温度控制是保障大棚蔬菜品质的秘诀,冬季大棚内外温差、昼夜温差都很大,一旦温控失败,极有可能出现裂果、败秧。在智慧农业系统护航下出产的第一茬西红柿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热捧,目前园区的水果型西红柿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多。“我分析,主要是甜度高、果肉紧、口感好。数字农业给我提供了产量高、品质好、品牌硬、价格俏的多重保障。示范园大棚已被列入山东省高效农业发展项目,接下来将全部实施数字化改造。”崔爱民说。
来源:经济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