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开的阶段,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紧紧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确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立大食物观,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基础上,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耕地重点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数量上,严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中央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质量上,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推进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用途上,严格落实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特别是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科技上,重点是突破关键瓶颈,扎实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要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抓粮责任,分解下达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实打实调整农业结构,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取得可考核的成效。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实行党政同责,推动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经营促增效,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