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水利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准确理解方案的背景和内容,推动方案扎实落实落地,日前,农民日报·中国农网邀请相关部门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及必要性
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对保护黑土地提出工作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进行了明确部署。
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的重要抓手。以黑土耕地为主的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最可持续的粮食稳定增产地区。2020年,东北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5.9%。此外,2020年东北四省区生产的猪肉、牛肉、羊肉和牛奶分别占全国12%、27.4%、28.1%和37.4%。粮食和农业生产的根基是耕地,只有切实保护好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才能夯实东北地区的粮食和农业生产基础。只要东北地区的粮食和农业生产稳住了,国家粮食安全就有坚实的支撑。
这是基于对目前黑土地保护利用面临严峻形势的统筹考量。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东北地区黑土地退化问题已十分严重。一是土层明显变薄,黑土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60厘米下降到目前的平均30厘米,有些耕地甚至出现“破皮黄”。二是肥力明显变瘦,黑土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50年代开垦前的80-100克/千克下降到25-30克/千克,其中辽河平原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是不到20克/千克。三是质地明显变硬,不少黑土区旱地土质硬化、土壤板结,蓄水保墒能力明显下降。近年来,东北四省区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开展保护治理的面积还比较小、效果还比较有限,黑土退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强保护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紧迫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