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乡村振兴需要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城市务工,农村“空心化”现象凸显,“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重。为破解这一难题,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要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培育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农民成为有奔头、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

当前,“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所谓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深刻了解农业发展规律、熟练掌握农机操作技术、拥有经营管理知识的知识型、应用型农业人才。这就需要对农业劳动者进行系统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社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以此拓宽新型职业农民来源,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要为新型职业农民构建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降低其创业风险,从而保护农民从业创业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体系,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的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这将有利于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信心和底气,真正“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来源:经济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