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以后,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上来。“相比之下,乡村振兴要解决的是综合性的发展问题,复杂程度更高。”武力强调,乡村振兴需要多样性的体制机制、多样性的办法,应避免出现“一刀切”。
汪三贵认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就要在5年过渡期里,把脱贫攻坚中的大量政策和措施,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和体系机制融在一起。在脱贫攻坚成果中,有大量的实践和创新能够为乡村振兴所借鉴:在帮助脱贫人口实现产业发展和稳定就业与实现乡村产业做大做强方面找寻合理的平衡,做好科学的产业布局规划,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同时,充分借鉴产业扶贫的经验和模式,建立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可长期受益并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生态宜居方面,要尊重农民的利益和自主性;在脱贫攻坚时期,教育、医疗等基础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地增强,在乡村振兴时期要更注重质量的提升,需要创新性的政策和方式加以解决;脱贫攻坚时期各地创新的道德银行、红黑榜、帮扶责任人、干中学等激发内生动力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并用于乡村振兴中;现在的乡村振兴借鉴了脱贫攻坚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管理体制,并且加入了市县乡负责落实,五级书记一起抓、东西部协作、定点扶贫等机制要不断完善。
林万龙总结,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好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两个“底线”;促进两个“融合”,一是一二三产融合,二是城乡融合,尤其是县域内城乡融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两个“衔接”。
来源:人民论坛网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