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新内涵,增强乡村振兴的支撑力。实现乡村振兴,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要突出文化内涵,把提升人的素质作为核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文明乡风在净化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正向作用,引领乡村发展走向全面繁荣兴盛。

一要注重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乡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突出物质空间的布局与设计,更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与弘扬。通过非遗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的挖掘再加工,使乡村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签”。“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上的鸭屿村邀请竹编大师张心荣、走书表演艺术家陈亚娟返乡,筹建竹编非遗展示传承中心和走书工作室;塔头旺村文化礼堂成了赶海工具的陈列室,悠扬渔歌令人神往;高泥村则引入社会力量保护性开发清代军港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在此润物细无声。
二要注重倡导文明乡风。要广泛发动村民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制定完善村规民约,鲜明正确价值导向。广泛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促进移风易俗。注重思想道德阵地和文化阵地的建设,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先进评选、文化活动等,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组织开展“家风伴我行”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传家宝”展示活动、“好家训”交流活动、“传家福”拍摄活动等,推动好家风好家训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三要注重实践养成。要设计群众易于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推动文明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推动《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文明示范线各村庄的贯彻落实,宁波市研究制定了《宁波市农村文明行为指南》,以“垃圾不落地、河道不洗衣、公共场所不吸烟”为重点,组建村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劝阻,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慈溪市“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上的徐福村,通过纳入村规民约、开展志愿劝导、补助洗涤经费等形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引导村民不在河道里洗衣物,最终取消了村里的河埠头,还原了河水的清澈。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