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枣阳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发展势头强劲,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需求旺盛,通过采用“摸、建、清、控”四项举措,逐步探索出一套好用、管用、实用的做法,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有效缓解发展硬需求与要素硬约束之间的矛盾。
摸家底,勾画土地数据地图。加强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摸清土地家底。建立招商地图,用坐标标出批而未供土地、供而未建土地和闲置土地,用大数据给土地“画像”。只需通过调取数据库资源,即可一键查清全市企业土地利用现状,土地低效利用重点区域以及利用的痛点、难点等问题一目了然,精准掌握全市土地利用动态。
建高层,突破项目用地瓶颈。做好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修建二层或多层厂房的企业,在按投资合同约定建成投产后,对其实行二层以上实际建筑面积予以每平方米50元的补贴。对使用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企业,经批准后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如中兴绿色技术湖北有限公司新建厂房时,经政策引导,将原本建1层的计划改变7层高的标准厂房(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节约近60亩土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未征收土地出让金。
清低效,加快消化存量用地。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规划》,制定五年期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方案。强化存量资源利用,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储备。用存量建设用地数量“消化”,来带动用地结构优化,开展“清闲置、盘存量、挖潜力、促发展”专项行动,已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000多亩,处置闲置土地1000多亩。其中,该市的格林赛威电子产业园建成的多层高标准厂房12栋(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已吸引7家电子信息产业入驻,在用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产值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倍。
控增量,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实行重大招商项目一律进园区,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严格审核规划选址、产业类型、用地规模等情况,及时“叫停”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三高”企业准入,有效地解决了土地供应紧张和土地闲置浪费现象。在每月召开一次的全市招商会议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要素消耗大的项目可一票否决,把控好土地资源浪费的源头。今年以来,共对10个项目挂起土地“免供牌”。
来自: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