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评估
土地评估
温馨提示:为您计算该土地当前市场参考价格
免费发布土地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须重视产权问题
2022年05月19日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创新自然资源管理改革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从土地整理到土地整治、国土整治,再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绝非单纯的概念更新迭代,必须深刻领会其中思想理念、精神内涵、政策导向、技术支撑等各方面的转变升级,特别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指引,体现全域性和多要素视野。其中还有一个最核心、最关键却易被忽略的问题——产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涉及的产权类型极为复杂,至少包括但不限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十余种不动产权利。这些不动产是广大基层百姓最核心的财产,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

随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一些工程项目落地实施,原有承包土地的权属界线或会发生变化,村庄聚落布局或会发生重构,产业发展布局和生态网络格局优化调整,其背后的产权关系也会随之发生重大甚至颠覆性变化。产权管理一旦处理应对不当,将直接关系群众对本项工作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这也是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要充分考虑基层诉求、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初衷所在。

笔者认为,妥善处理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的产权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在实践中必须着重突出强调以产权管理为主线的工作思路,建立从起点到终点的产权管理闭环路径。同时,绝不能将土地整治简单理解为工程项目的开工建设,要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这一根本要求出发,继续深挖一层,触及产权保护和规范管理的深层次领域。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提升,老百姓对产权问题高度关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将产权问题作为应有回应和重分量体现。

首先,摸清产权家底。方案编制时,依托不动产登记数据库等已有成果,全面摸清整治区域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所有权状况,是否存在未确权发证区域或者争议区域,搞清楚所有权“大框”范围。没有进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或发生征地、土地互换等行为但未及时变更登记的,必须及时补充完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的权利家底,为搬迁安置等后续工作奠定产权基础,避免引发纠纷。

其次,制定产权调整方案。以家底为基础,做好产权调查和登记成果更新完善,科学核算评估不同权利类型的产权价值,充分征求广大权利人的意见建议,运用公开公示、民主协商等基层组织自治方式,制定形成产权调整方案,给农民群众吃下“定心丸”,稳定群众心理预期。

再次,差别化做好产权管理。实施过程中,要对合村并居、农用地流转规模化经营以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等不同领域环节实施差别化产权管理。

合村并居工作中,需要做好产权置换或补偿协议签订,避免建新不拆旧,形成“两头占”,在公平合理补偿安置情况下,及时办理原有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注销。

农用地流转规模化经营时,可采取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固化产权份额,做好与已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成果的衔接,不能简单注销了之,既要保护好公司企业等社会资本的土地经营权,更要充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产业园区建设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的主体定位,市县或乡镇政府要做好服务不越权,规范指导土地流转收益分配关键环节。

无论是何种用地形态、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最终必须以不动产登记方式予以法定记载公示,让老百姓手中拿到各类财产权利的“红本本”,吃下“定心丸”。用法治手段固化老百姓的合法财产权益,避免人为擅自调整引发权利侵害现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

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产权问题。当前,我国全域土地整治工作仍处于试点阶段,产权问题亟须作为重要环节纳入,方能从根本上确保工作持续健康推进,以最大化体现改革红利,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巨大活力。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在线咨询
客服电话
登录/注册
官方微信
加入土地
0411-83129888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