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是个什么圈?通常来讲,都市圈是指以1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1小时交通圈为基本范围,由核心城市及其外围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共同构成的跨行政区地域。在国家启动内循环发展格局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地缘邻近、社会经济紧密一体的都市圈,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空间单元。当前,“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等发展规划均已获批,各地建设热情高涨。
笔者以为,都市圈建设的过程也是城市以及区域功能重组、空间重构的过程。打造都市圈,需要从空间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其一,适应都市圈分工规律,优化空间指标管制模式。更高效的一体化,往往会带来更加差异化、专业化的空间格局。无疑,都市圈的建设必然伴随着“三生”格局、城镇格局的动态重构,需要突破行政界限,从区域一体化的视角寻求最佳的空间资源配置方式。现有关于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耕地保护指标等空间开发保护的管控指标,主要还是由省级政府层层分解下达,缺乏在都市圈层面的统筹考虑。笔者以为,应该充分依据都市圈的发展阶段和其中城镇的不同角色,对指标进行倾斜性优化,避免指标分配的路径依赖和“一刀切”。
其二,秉承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空间发展权的共享机制。都市圈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单个城市最优与整个都市圈最优的矛盾、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因此,应当建立空间发展权的共享机制,使承担更多生态、耕地保护责任的地区能够分享区域城镇开发的收益,自愿将建设开发权让渡出来。比如,可以通过构建都市圈土地指标交易平台、耕地保护责任流转平台、生态价值转化平台等手段,促进不同城市空间发展权的自发交易与流转,实现空间资源配置的动态优化和收益共享。
其三,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布局区域协同的产业空间。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是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表征。在都市圈建设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创新飞地”“异地共建园区”等有利于区域协同的产业空间,将其纳入省市两级重大项目优先保障。同时,从项目准入、地价确定、土地交易、供后监管等环节,探索形成促进都市圈产业协作的土地供给政策,完善要素互通、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伙伴园区机制等。
下好都市圈空间配置“一盘棋”,不仅需要理解都市圈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需要打破行政方面的制度性障碍,构建与之相适应的顶层制度设计。“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鼓励有条件的都市圈建立统一的规划委员会,实现规划统一编制、统一实施,探索推进土地、人口等统一管理。自然资源部也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修订了《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推荐性行业标准。这些都从体制机制方面给出了有益指导。
放眼世界,已有经验表明,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不仅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更可有效带动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期待各地能够立足实际,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下好都市圈建设这盘“棋”。
来源:学习强国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