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叶红于二月花。当秋阳把百果催熟、层林尽染的时候,就到了霜降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深秋夜晚地面散热很多,温度骤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叶片上凝结成细微的冰针,有的形成六角形的霜花。
霜降是典型的表述气候特征的节气。古人把霜降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个时节,豺狼猛兽会将捕到的猎物陈列后再食用,树叶渐渐变黄掉落,蛰虫则为躲避快要来临的冬天,藏于洞穴中,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时节秋风萧瑟,草木动容,加上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人脑松果体会分泌较多抑制兴奋的“褪黑激素”,使人容易产生“悲秋”的情绪。但从积极方面讲,大自然也给人预备了抵抗消沉的法宝。枫红似火,银杏如金,橙黄橘绿,柿子像灯笼悬挂,它们的色彩正是深秋赋予的。经过霜覆盖(俗称打霜)的蔬菜、水果,吃起来口感更佳,味道特别鲜美。枝头叶落了,天空大了,大得令人心胸豁达敞亮。经历风霜的人生,骨头更硬,情感更真挚,智慧更深沉,内心更丰饶。
农谚:“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前种麦,霜后种蒜”“时间到霜降,白菜畦里快搂上”“霜降收薯正适宜”“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配羊清明羔,天气暖和有青草”,反映出劳动人民对霜降节气的重视。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秋收扫尾阶段;南方地区,正值“三秋”大忙,收割晚稻,摘棉花,耕翻整地,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田野上机声隆隆,那是现代化的农机在耕作播种。庄稼人又有了新的希冀和盼头。
霜降节气的民俗活动有:晒秋、赏菊花、送寒衣、吃柿子、养生进补等。古人更是将“听秋雨、赏秋菊、闻桂香、望秋月、观残荷、拾红叶”,视为秋季要做的6件雅事。
每年秋末,乡村都会上演一场盛大的晒事,场面壮观。人们在田间地头,在农家小院或屋顶,晒稻谷,晒玉米,晒辣椒,晒红薯干,晒萝卜干,晒干豆角,晒柿子饼,凡需要晒的,无所不晒。那么多的食物集体亮相,空气中氤氲着清香甜蜜的气息,人们心里都美滋滋的。乡村晒秋,晒出了天地间最慰藉人心的大美,吸引画家和摄影家们前来写生、拍照,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启醉美乡村之旅。
来源农民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大连土地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